近年來,我們抓住中編辦推廣政務和公益專用中文域名的有利時機,以增強中文域名的實際應用、提升基層電子政務的建設水平為目的,采取有效措施,加快“網絡紅頁”建設,取得明顯成效。截至目前,蓬萊市注冊中文域名的314個機關事業單位,已全部開通“網絡紅頁”,開通率為100%。
一、破解“想不通”的難題,在提高認識上下功夫
在推行“網絡紅頁”建設的過程中,我們遇到的首要問題是機關事業單位和干部群眾不認可、不接受。由于“網絡紅頁”是新事物,干部群眾對其重要性和實用性不了解,再加上部分單位已建立了網站,認為再注冊“網絡紅頁”是重復建設、浪費資源,因而態度不積極,存有抵觸情緒。對此,我們從三個方面入手,著力解決干部群眾思想認識不高的問題。
一是做好調查分析。我們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的網站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摸底,截至2011年底,全市共有76家機關事業單位建立了網站。通過對這些網站逐一分析,發現不同程度地存在版面設計不規范、內容簡單空泛、查尋登陸不便捷、點擊率低、建站維護費用過高等問題,個別網站還存在被惡意注冊、冒名頂替的現象。例如我市人才交流中心,曾被惡意注冊為職業介紹、考試培訓網站,以人才中心名義面向社會開展收費服務,嚴重損害了事業單位公共形象。為此,我們從維護政府形象的大局著眼,本著“規范、統一、便捷、實用”的原則,制定出臺了加快“網絡紅頁”建設工作的意見,印發了大量明白紙,宣傳建設“網絡紅頁”對于維護政府形象、方便群眾辦事的重要意義,并通過對比,擺出已建網站的問題,講解“網絡紅頁”的好處和用途,從而為推動這項工作打下了較好的思想基礎。
二是努力營造氛圍。我們召開了中文域名注冊和“網絡紅頁”建設專門工作會議,進行動員部署,下發了《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務和公益專用中文域名注冊工作的通知》和《關于加快“網絡紅頁”建設工作的意見》等文件,要求各單位提高思想認識,明確責任目標,加強組織領導,確保“網絡紅頁”建設工作落實到位。在此基礎上,還在《今日蓬萊》報紙和“中國蓬萊”門戶網站開辟專欄,宣傳普及建設“網絡紅頁”的有關知識,同時通過新華網、膠東在線、蓬萊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宣傳推進這項工作的具體做法,著力擴大“網絡紅頁”的影響力,先后發布相關專欄信息135條,發表涉及“網絡紅頁”的稿件信息82條,在蓬萊電視臺播放專題報導8次,使這項工作有了廣泛的社會認知度。
三是逐家走訪發動。為切實提高各機關事業單位的重視程度,我們組建了“網絡紅頁”專門工作組,深入各部門進行再宣傳、再發動。每到一個部門,找主要負責人,面對面講解建設“網絡紅頁”的重要意義;找政工負責人,點對點說明“網絡紅頁”的用途和好處;找具體操作人,手把手進行工作指導。同時,還通過發放聯絡卡,公開辦公電話、工作人員手機,建立工作群等方式,接受單位咨詢,從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許多本來不想用、等等看的單位都有了注冊“網絡紅頁”的意愿。還有一些已建站單位,如我市司法局,在我們走訪發動之后,充分認識到了“網絡紅頁”的權威性、便捷性和低成本運營的好處,立即啟用了“網絡紅頁”。
二、破解“推不開”的難題,在擴充總量上尋突破
盡管我們在宣傳發動上下了很多功夫,也收到了一定成效。但因為種種原因,實際注冊數量并不多。截至2011年底,全市僅有11家單位開通了“網絡紅頁”,與預期目標有很大差距。對此,我們采取三項措施,確保這一工作全面推開,力爭實現量的突破。
一是爭取資金支持。為了使“網絡紅頁”建設工作順利開展,不給基層單位增加經費負擔,我們把這項工作向政府主要領導作了專題匯報,得到了領導肯定,并申請了專項資金10萬元,專門用于推進這一工作,從而極大地調動了機關事業單位注冊中文域名、建設“網絡紅頁”的積極性。沒有開通“網絡紅頁”的單位紛紛咨詢開通使用方法,已自建網站的單位也積極向啟用“網絡紅頁”轉型。
二是培植典型帶動。我們首先開通了中文域名為“蓬萊編辦.政務”的“網絡紅頁”,將各項工作通知及相關表格掛到“網絡紅頁”上,要求各單位到編辦的“網絡紅頁”進行下載,使各單位對“網絡紅頁”的用途和好處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。同時,選取了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人社、衛生、住建等單位作為典型培養,結合單位的工作要求幫助他們制作了“網絡紅頁”,特別是將機關事業單位招考、就醫指南、醫療專家介紹、房產登記變更流程等社會關注度高的民生事項掛在“網絡紅頁”的醒目位置,提高了社會認知度和群眾訪問率。在此基礎上,召開全市“網絡紅頁”建設現場會,組織機關事業單位相關人員分4批到試點單位觀摩學習,實地操作,切身體驗“網絡紅頁”的用途和好處。從而有力地帶動了這項工作的全面推開。
三是實行全程服務。由于啟用“網絡紅頁”需要經過申請、注冊、填表、開通、維護等程序,部分單位工作人員受專業技術水平限制,難以獨立完成全部操作。為了加快推進這一工作,我們從發改、經信、教育等部門抽調了5名精通網絡技術、網頁設計、計算機應用的技術人員,組成服務小組,開展“申請即送全程服務”活動。只要單位提交申請,服務小組就為單位提供代注冊、代交費、代開通、代建站和實行統一管理的“四代一統”全程服務,為這項工作的全面推開提供了良好的保障。
三、破解“用不上”的難題,在推廣應用上求實效
“建為所用,建以致用”是“網絡紅頁”建設的最終目的。工作中,我們發現部分單位雖然建起“網絡紅頁”,但利用率不高,有的甚至成了“空擺設”、“花架子”。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,我們采取三項措施,著力在推廣應用上作文章,確保“網絡紅頁”真正發揮作用。
一是開展業務培訓。我們對單位“網絡紅頁”作用發揮不好的原因進行了綜合分析,認為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人員缺少相關專業技術,不會維護和管理“網絡紅頁”。對此,我們將全市各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分成5批開展集中培訓,詳細講解“網絡紅頁”的申請、開通程序及維護方法,并通過實地演練、操作考試等提高工作人員的應用水平,考試合格的發給上崗證,并作為“網絡紅頁”的聯絡員進行管理。通過定期召開會議、督查督辦等手段,督促其更新維護自家的“網絡紅頁”。對因人員調整而產生技術維護斷檔的情況,要求新任操作人員必須在到崗一周內到編制部門進行崗前培訓,較好地解決了因技術原因導致“網絡紅頁”建而不用的問題。
二是拓展使用范圍。一方面,要求各單位將“網絡紅頁”與日常業務開展相結合,將機構職能、科室簡介、政策法規、通知公告、業務辦理流程等掛到各單位“網絡紅頁”上,并充分利用這一網絡平臺,宣傳推介本單位工作,傳遞政務、公益信息,方便群眾辦事。另一方面,要求各單位將“網絡紅頁”與政務公開工作相結合,并聯合政府辦政務公開辦公室進行督導檢查,對各單位運用“網絡紅頁”推進政務公開的情況進行通報,促使各單位更自覺地運用“網絡紅頁”來開展工作,推進政務公開。
三是建立監管機制。一方面,安排專人每天瀏覽各單位的“網絡紅頁”,查看是否更新維護,是否與日常工作開展相結合,是否符合政務公開要求等,發現問題立即通知單位整改。另一方面,將“網絡紅頁”建設作為部門年度業務目標考核評比的一項重要內容,形成了推進“網絡紅頁”建設的長效機制,使“網絡紅頁”建設成果得到有效鞏固。目前,蓬萊市的“網絡紅頁”已在機關事業單位中廣泛應用,全市形成了互相鏈接的規范、統一、便捷、實用的電子辦公體系,只要輸入單位中文域名即可登錄相應的網站,查看相關政務、公益信息。從而方便了群眾辦理業務,樹立了政府良好形象,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。